虔诚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力量。
也正是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天地的敬畏,藏族人才会对神灵有着那样的虔诚,这片高地也才会如此纯净和空灵。
也许,正是因为心灵的纯净,他们的想法才会朴素得令人感动,但又深刻得令我们无地自容。譬如对于自然的态度,他们历来以为,不能对大自然索取得太贪、太多,否则会遭天神的报应。因此,他们虽以牧放为生,但在山上的牧场,从来不搭木屋,嫌太过浪费,他们更愿意住简陋的帐篷;林场里有数不清的柴枝,但他们还是选择用晒干的牛粪煮饭取暖,以为这样更经济。便是生育,他们也很节制,因为在他们看来:一个人一生中要消耗十几头牦牛,而一头牦牛就要消耗一百多亩牧草。对此,也许你会自作聪明地以为他们是不懂享受,或是貌似客观地分析是自然条件太过恶劣的缘故。如果这样想,那都是因为你太过世故,已经无法理解什么叫信仰,什么叫朴素。
正是因为对于自然存有敬畏之心,他们才会懂得如何节制自己的欲望,也才懂得对于自然环境的珍惜和尊重。因此,藏民们多是不喜欢人类对雪山的所谓“山高人为峰”的“伟大征服”。雪山如此纯净,又是那样脆弱,最好是好好爱护,而不要轻易打扰。虽然偶尔小规模的科考登山,还是很有必要,但若是将其商业化为一种时尚运动,频繁地、没有节制地将雪山一次次踩在脚下,算什么“征服”?对于自然的恩赐,我们竟不懂珍重,只知自大地“征服”和无知的“玩弄”!对于这种野蛮的行为,我很难理解成为“伟大的征服”或是“勇敢的探索”。我更倾向认为那是对美丽的践踏,是对自然的亵渎。如今,科学家忧虑地表示,雪山正在加速融化,与人类在雪线以上地带频繁活动有着很大的关系。对此,我们是否需要认真反思一下:大自然是否需要征服,而且真的能够征服吗?
在这片被称作香巴拉的美丽天堂,自然是如此的慷慨,赐予这片土地大把大把的美丽。正如歌中唱道:“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大概正是缘自感恩之心,藏民们才会认为人类只是这片土地的客人,而牦牛、马、羊,包括那些大树小草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因此,他们对于“主人”才会那样恭敬和谦逊,譬如说那些在藏地公路行驶的车辆,如果突然停了下来,多半是因为前方出现了牦牛或马等动物,这些牲口或是拉屎撒尿,或是慢悠悠地啃食路边的草,或是母牛给小牛犊喂养,或者干脆就是示威一般地伫立大路**。这时的藏族司机决不会发脾气、按喇叭,他会走下车去,赔着笑脸走近这些牲口,拍拍它们的脑袋,再轻声细气地商量,耐心等待这些牲口们想通了,然而慢吞吞地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