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水果营养
查看单个帖子
旧 2007-01-31, 09:19 AM   #3331
No1601
like12
坛主
级别:72 | 在线时长:5551小时 | 升级还需:70小时级别:72 | 在线时长:5551小时 | 升级还需:70小时级别:72 | 在线时长:5551小时 | 升级还需:70小时级别:72 | 在线时长:5551小时 | 升级还需:70小时
 
注册日期: 2005-05-08
帖子: 37,522
积分:7
精华:7
现金:15493金币
资产:3609684金币
like12 已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like12 已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like12 已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like12 已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like12 已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like12 已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like12 已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like12 已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like12 已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like12 已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like12 已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教授夫妇十年研究甘薯藤里提取抗癌物质

初见高荫榆、陈才水教授夫妇是在两人最新研究成果的鉴定会上。2006年1月24日下午,由南昌大学承担的“甘薯叶柄藤提取活性物质”及“无色茶油”科技成果鉴定会在该校举行,已经66岁高龄的高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在会上作相关报告。与记者想象不同的是,66岁的高教授满头黑发、思维敏捷、表达清晰,淡扫蛾眉却不失女学者风范。当记者感叹“没想到高教授看上去如此年轻,一点也不像66岁老人”时,一旁72岁的陈教授笑道,“是啊,要知道前些年高教授还要显年轻,这些年搞科研可把她累老了!”记者注意到,陈教授说这话时,眼睛一直注视着台上的老伴高教授,那眼神是心疼,是关切更是欣赏……
  甘薯藤“连喂猪都不用”
  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还在南昌大学任教的陈才水教授以省**代表身份,前往抚州、赣州等地市考察。或许是多年来一直从事“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缘故,陈教授每到一处都喜欢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村百姓促膝谈心,了解他们在发展生产、增收创收方面的需要及面临的实际困难。交谈中,有老农告诉陈教授,当地有普遍种植红薯的习惯,且一直以来红薯地下茎被当作食物为人食用,地上叶柄藤部分则被用来喂猪。可现在有了饲料,红薯的地上部分“连喂猪都不用”了。时间长了,就只好让它们烂掉或推倒在地里当肥料,“如果这些东西能利用起来,那该多好!”
  听完老农的述说,陈教授望着一片片绿油油的红薯地陷入了沉思。陈教授知道,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红薯生产国之一,红薯过去一直作为可充饥植物在我省各地大范围种植,殊不知它的养生保健作用还很大。如果能从红薯废弃物中提取有益成分,进而形成产业,无疑将对当地农业资源的利用及农业经济的增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没有钱我们先自己筹”
  陈教授的想法很快得到了老伴高教授的认同,通过初期摸索,夫妇俩认定这是一个有潜力的科研发展方向,且目前还无人涉猎这一领域。从1998年起,老两口便带着还在读研究生的女儿及自己的学生们开始了从甘薯叶柄藤中提取活性物质的研究。
  随着试验扩大,所需的甘薯叶柄藤数量增多。高教授夫妻俩便通过关系,请人从乡下带或让家人在农村的学生拜托家人保存。此外,课题小组还面临着科研经费严重短缺状况,在经历了自己垫钱自筹资金及多方奔走之后,科研项目于2000年被列入首批数万元科研经费。有了经费,高教授夫妻俩又购买了专用设备。
  不惧健康问题苦心研究
  依靠多头开展课题研究,一有成果就及时申请政府支持的方法,高教授此后又得到学校及政府部门更多的经费支持。2004年,夫妇俩“无色茶油”研究项目获得省教育厅批准。正当两人连续带着几届研究生致力于这两项研究时,高教授却从2002年起连续3年假期因健康问题入院治疗,并在上海查出可能身患癌症。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高教授要求助手为其严守秘密。白天,作为管教学的副院长,高教授从未迟到早退过;夜晚,作为几个课题小组的负责人,高教授经常托到凌晨一两点才能睡下。
  10年心血让废物变宝
  高教授夫妇的辛勤付出终于结出硕果。今年1月24日下午,由南昌大学承担的“甘薯叶柄藤提取活性物质”及“无色茶油”科技成果鉴定会正在该校行政楼4楼会议室举行,最终双双通过专家组鉴定,并被分别认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同时也填补了各自领域的国内外空白。(
like12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